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九屆討論會)-戰後檔案與歷史研究
出版年月:
2008/12/1
編/著者:
黃翔瑜
精/平裝:
精裝
定價:
900
開數:
菊8開A4〈29x21公分〉
書籍簡介:
本論文集係依中華民國史編纂計畫,採紀事本末體,運用新史學方法,延請學界各專家學者,慎選富於歷史意義之專題,提出論文,以作為日後修纂中華民國史之重要參考。中華民國史專題選題範圍,不拘於黨派成見,不分種族、地域、男女、老少,凡正確記述中華民國全體國民之堅苦卓絕,開創守成,致力於國家現代化的史實史事者,皆在采擇編輯之列。中華民國史第1屆至第9屆討論會於民國81年至96年舉行,9次會議,與會學者專家皆逾200人,論文精闢,講評客觀,討論熱烈。會後所有論文經修正彙編成論文集,足可供日後編纂中華民國史專題采擷之參考。
類別:
論文集
篇名 | 篇作者 | PDF下載 |
---|---|---|
序 | ||
蔣介石與1961年外蒙古進入聯合國 | 王正華 | |
戰後琉球主權歸屬問題與在臺琉球人之處境 | 何義麟 | |
從國民政府檔案看新疆歸屬問題 | 李明峻 | |
從國府檔案看西藏歸屬問題 | 葉錦鴻 | |
戰後50年代初期日本對中國政策的原點──以「等距離外交」為考察對象 | 徐年生 | |
建交與斷交─1964年臺北、巴黎、北京的角力 | 許文堂 | |
從戰後外交檔案看國民黨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 | 陳文賢 | |
戰後初期的日華、日臺關係──以中國駐日代表團為中心(1946-1952年) | 楊子震 | |
立法院認為是命令變更法律──耕者有其田政策法律效力之探討 | 徐世榮、周有為 | |
戰後初期臺灣「山地行政」的建立與推動 | 陳中禹 | |
戰後檔案管理的國際法規範與國內法實踐 | 陳荔彤 | |
戰後初期遷臺法律專業人員資格取得之研究─以國史館檔案為主之考察 | 劉恆妏 | |
國防會議的設置與法源初探(1952-1967) | 蕭李居 | |
以黨領政,以政養黨──黨國威權體制下的國民黨黨營企業 | 李福鐘 | |
黨產的定位與評價──幾個案例的適法性之探討 | 張人傑 | |
臺灣農工公司之經營分析──以1978~1999年度決算書為中心 | 張怡敏 | |
由戰後檔案看二二八事件的鐵路狀況──以鐵路管理委員會為中心的討論 | 莊建華 | |
戰後接收「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附屬臺灣演習林」之探討──以臺灣文獻館典藏檔案作初步觀察 | 傅光森、陳文添 | |
二二八事件前後的臺灣專賣事業 | 蕭明治、蕭碧珍 | |
1949年臺灣經貿發展的歷史意義 | 薛化元 | |
檔案開放與柏楊案的平議 | 沈超群 | |
1950年代「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相關案件試析 | 林正慧 | |
啟蒙與毒素─由雷震案論國民黨對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箝制 | 林淇瀁 | |
1970年彭明敏逃出臺灣之後 | 侯坤宏 | |
1960年代政治反對人士強制遣返政策初探─以柳文卿案為中心 | 嚴婉玲、陳翠蓮 | |
戰後臺灣「外省」籍自由主義者國家定位的轉折─傅正個案研究 | 蘇瑞鏘 | |
檔案與歷史真相─以國史館藏蔣中正暨陳誠檔案為例 | 朱重聖、何智霖 | |
威權體制下藝術家的認同情境與創作策略─以呂泉生、許常惠為例 | 連憲升 | |
薪傳與創新—臺灣人工繁殖草鰱魚苗的歷程 | 薛月順 | |
蔣中正決策過程中的宋子文角色分析(1945-1949) | 吳淑鳳 | |
1970年刺蔣案—以外交部檔案為主的研究 | 陳儀深 |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