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七屆討論會)二十世紀臺灣民主發展(絕版)

出版年月:
2004/11/1
編/著者:
胡健國
精/平裝:
精裝
定價:
950
開數:
菊8開A4〈29x21公分〉
書籍簡介:
中華民國史專題第七屆討論會所發表的論文集,共蒐錄29篇論文,分別以憲政法治、政治運動、社會運動、媒體、文化、教育不同角度切入探討,透過這些層面來看臺灣民主發展之歷程。
類別:
論文集
篇名 | 篇作者 | PDF下載 |
---|---|---|
序--民主的追求與落實 | 張炎憲 | |
開幕典禮致詞 | 陳水扁 | |
素人拙筆試繪臺灣史的歷盡滄桑 | 李鴻禧 | |
韓國民主化運動的展開與其同伴者 | 李萬烈 | |
自由民主憲政在臺灣的法律規範與政治實踐:立憲思想、威權統治與族群結構的多重糾葛 | 王泰升 | |
戰後國會改革與民主發展--一個外來國會的本土化與後果 | 徐永明、陳鴻章 | |
戒嚴時期臺灣的情治機關:以美麗島事件為例 | 陳翠蓮 | |
臺灣歷史上第一個本土的政黨--臺灣民眾黨 | 簡炯仁 | |
自治的理想與實踐--戰後初期臺灣自治運動之轉折(1945-1950) | 何義麟 | |
傅正與一九五○年代臺灣民主運動--以《自由中國》半月刊和「中國民主黨」組黨運動為中心 | 蘇瑞鏘 | |
從官方檔案看統治當局處理「雷震案」的態度與決策--以國防部檔案為中心 | 許瑞浩 | |
一九六○年代知識青年的政治反對活動--以「全國青年團結促進會」為例 | 曾品滄 | |
美麗島事件研究--背景、經過與影響 | 陳儀深 | |
回憶蔣經國、懷念蔣經國 | 吳乃德 | |
臺灣在「李登輝時代」的民主轉型 | 施正鋒 | |
由民主化到族群政治:臺灣民主運動的發展,1970s~1990s | 王甫昌 | |
日治時期臺灣之勞工運動與勞動權 | 曾妙慧 | |
從異化到自主、從自主到分歧--戰後台灣勞工運動趨勢研究 | 范雅鈞 | |
公眾輿論與威權體制的對話:析論《自由中國》反對黨論述的開展與破滅 | 林淇瀁 | |
黨外雜誌與臺灣民主運動 | 彭琳淞 | |
頻道開放運動與臺灣的民主化--以1990年代的地下電臺風潮為例 | 吳明時 | |
網路與社會開放--以「南方電子報」為例 | 鄭麗榕 | |
長老教會與國家認同 | 薛化元 | |
戰後臺灣佛教與政治關係之研究 | 侯坤宏 | |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與臺灣的民主發展--歷史傳承與本土經驗的結合 | 鄭仰恩 | |
誰在隱藏不利其教義的證據?--統派論者對戰後第一場臺灣文學論戰的詮釋的再商椎 | 游勝冠 | |
藝術社群與民主--90年代以來跨領域藝術社群與互為主體社會關係之初探 | 黃海鳴 | |
戒嚴時期禁書的出版--大陸圖書部分 | 蔡盛琦 | |
皇民化教育與黨化教育 | 林玉体 | |
臺灣民主教育之萌芽 | 王錦雀 | |
臺灣教育民主化的歷程--以戰後臺灣教育法制之發展為中心 | 周志宏 | |
動員學生與學生運動--1950年至90年代的學生運動 | 戴寶村 |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