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六屆討論會)20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絕版)

出版年月:
2002/12/1
編/著者:
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六屆討論會秘書處
精/平裝:
精裝
定價:
1000
開數:
菊8開A4〈29x21公分〉
書籍簡介:
本論文集就20世紀的臺灣歷史作一回顧和檢視, 邀請社會各界就臺灣史的各層面進行研究, 共計分為學術研究、宗教與民間信仰、醫療與社會、文學、藝術、外交與財經、二二八事件和殖民、民主與國家等八方面,合計約百萬字, 1486頁。供有志於臺灣史研究者參考。
類別:
論文集
篇名 | 篇作者 | PDF下載 |
---|---|---|
序--二十世紀臺灣歷史的推動者 | 張炎憲 | |
開幕典禮講詞 | 陳水扁 | |
我思,我堅持,我實踐 | 李登輝 | |
伊能嘉矩與近代臺灣歷史學 | 戴寶村 | |
移川子之藏與臺灣人類學的奠基 | 許進發 | |
臺灣宗教研究先驅增田福太郎與臺灣 | 蔡錦堂 | |
世紀考古學者張光直與臺灣考古學 | 劉益昌 | |
同義堂武師羅乾章及臺灣中部的武藝社群 | 林美容 | |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馬偕牧師史料來源的再探討 | 查時傑 | |
巴克禮牧師對臺灣教會、文化、歷史的影響 | 林信堅 | |
臺灣天主教史上的里?淺次郎與涂敏正 | 古偉瀛 | |
日據時期臺灣新佛教運動的先驅--「臺灣佛教馬丁路德」林德林的佛教事業及其困境 | 江燦騰 | |
印順法師對中國佛教的研究與批判 | 侯坤宏 | |
臺灣痲瘋救濟之父--戴仁壽博士 | 董芳苑 | |
拯救乞丐的社會改革者--施乾 | 王昭文 | |
杜聰明對臺灣藥物戒癮治療的貢獻 | 劉士永 | |
戰後臺灣社會醫療專業的奠基者--吳基福先生的醫學與政治使命 | 蔡篤堅 | |
一個自主的人:論楊逵日治年代的社會實踐與文學書寫 | 林淇瀁 | |
古典詩學與文化抵抗:賴和漢詩的文學與時代意涵 | 陳建忠 | |
小村落見證日本殖民臺灣:解析張文環《滾地郎》 | 盧建榮 | |
楊雲萍的文學與歷史 | 林瑞明 | |
戰後初期王育德之思想與文藝 | 岡崎郁子 | |
地方庶民精神的代言人:論許丙丁的歷史位置 | 呂興昌 | |
立石鐵臣在臺生活與創作 | 黃琪惠 | |
日人畫家鹽月桃甫與的臺灣南國意象:殖民地美術與地域文化建構的一個考察 | 王淑津 | |
認同的形塑與割裂--論李石樵戰後「寫實主義」風格之意涵 | 鄭宜欣 | |
走過殖民地時代的詠嘆與希望--臺灣新民謠的奠基者鄧雨賢 | 呂興忠 | |
來自福爾摩沙的鄉愁--江文也的音樂人生 | 吳玲宜 | |
李天祿與臺灣布袋戲 | 陳靜瑜 | |
許常惠與臺灣當代音樂生態 | 邱坤良 | |
葉公超與中日和約的簽訂(1951-1952) | 簡笙簧 | |
于斌與臺美關係(1950-1978) | 陳方中 | |
尹仲容與臺灣經濟的重建(1949-1953) | 卓遵宏 | |
錢昌祚與政府遷臺初期的財經措施 | 孟祥瀚 | |
二二八事件中的林獻堂 | 許雪姬 | |
穿透歷史的迷霧--王添?的思想、立場及其評價問題 | 陳君愷 | |
葛超智與臺灣主體意識的發展 | 黃富三 | |
女革命者謝雪紅的「真理之旅」(1901-1970) | 林瓊華 | |
後藤新平--生物學政治與臺灣殖民現代性的構築(1898-1906) | 張隆志 | |
連溫卿與抗日左翼的分裂--臺灣反殖民史的一個考察 | 陳芳明 | |
「莫那‧魯道」在臺灣史上的地位 | 鄧相揚 | |
在圍剿中的胡適 | 劉季倫 | |
民主與民族之間--試寫李萬居政治思想的特色 | 陳儀深 | |
雷震與中華民國的國家定位 | 薛化元 | |
為心靈找故鄉的旅人--黃彰輝牧師 | 黃伯和 | |
臺獨論述理論的建構:以史明、彭明敏、黃昭堂及陳隆志為中心的探討 | 柳金財 |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