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五屆討論會)國史上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全2冊)(絕版)

出版年月:
2000/12/1
編/著者:
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五屆討論會秘書處
精/平裝:
平裝
定價:
1800
開數:
其他
書籍簡介:
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為倡導研究風氣、交換研究心得,並擴大研究成果,自民國五十九年八月起,定期舉辦學術討論會,以中國現代史與革命史為範圍,邀請學者專家一人或數人擔任主講;會後並將講稿暨討論意見詳細紀錄整理,彙印成書,公開發行,以利學術界研究參考,是即「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
類別:
論文集
篇名 | 篇作者 | PDF下載 |
---|---|---|
開幕詞 | 潘振球 | |
致詞 | 李登輝 | |
國史上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 許倬雲 | |
從夏都地望看夏代的中央與地方 | 王仲孚 | |
商鼎特徵與商代王權之探討 | 石蘭梅 | |
從卜辭看殷王朝與諸侯之關係 | 秦照芬 | |
周代的王室史官與諸侯史官 | 戴晉新 | |
從文化傳統論宗周與晉國的關係 | 林天人 | |
從春秋三傳看周人羈縻、統御諸侯之術 | 羅獨修 | |
春秋時代楚國中央與地方之關係 | 葉達雄 | |
兩漢郡邸初探 | 吳昌廉 | |
五涼時期「河西文化」與河西大族 | 宋德熹、張文杰 | |
北魏的都督--從軍事面看中央與地方 | 窪添慶文 | |
從隋的施政論開皇十年江南的叛亂 | 劉健明 | |
隋唐天下秩序與羈縻府州制度 | 高明士 | |
唐代中央與京兆府職官的關係 | 張榮芳 | |
唐代國子監學官與地方官之遷轉與影響 | 任育才 | |
由州縣置廢論初唐對廣西統治力之強化--兼述土豪酋中央化之過程 | 廖幼華 | |
唐代土蕃的的藩國 | 林冠群 | |
唐後期河北特區化過程中的抗爭文化邏輯--兼論唐廷與河北為扈從主義關係說 | 盧建榮 | |
晚唐五代福建士人階層興起的幾點觀察 | 陳弱水 | |
唐宋變革時期的婚姻與家族--一夫一妻婚姻的意識形態與社會實態 | 大澤正昭 | |
論荊南高氏父子縱橫之術(西元906~948年) | 何永成 | |
由宋代強幹弱枝國策說到四川的獨特地位 | 王德毅 | |
宋代財政的中央集權趨向 | 梁庚堯 | |
北宋地方世襲政權府州折氏與中央政府關係初探 | 陳君愷 | |
宋神宗、王安石與新法異議地方官員 | 遲景德 | |
從地方武力的發展看南宋中央與地方關係的演變 | 黃寬重 | |
論金代之行臺尚書省 | 王明蓀 | |
元代行省制度的權力結構與運作 | 丁崑健 | |
元朝的區域軍事分權與政軍合一--以行院與行省為中心 | 蕭啟慶 | |
明代盛世中央軍權的集中 | 呂士朋 | |
明清時代江南三角洲的鄉鎮志與地域社會--以清代為中心的考察 | 森正夫 | |
明末清初山東省鄉里制度的發展 | 李來福 | |
清代對蒙古地區的封禁政策 | 羅運治 | |
清朝在新疆的政策制度分析初探 | 林恩顯 | |
國家與地方教育--徽州官學的發展(960~1800) | 劉祥光 | |
清康熙朝的中央與地方關係 | 陳捷先 | |
從奏摺制度的沿革論清代前期中央與地方的關係 | 莊吉發 | |
康熙皇帝的振興法教與平定西藏 | 劉家駒 | |
從史學看中央與地方的關係--論國史的重新整合 | 汪榮祖 | |
胡林翼與晚清督撫權力之擴大 | 吳志鏗 | |
派系因素下的北洋與中央關係(1885~1894) | 林文仁 | |
從廣東連州教案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 李志剛 | |
從劉銘傳開山撫番政策看清廷、地方官、士紳的互動 | 黃富三 | |
袁世凱總統時代的中央與地方關係 | 胡春惠、李道緝 | |
民國初年中央與地方的關係:山東之例(1912~1916)--對《政府公報》中有關資料的初步分析 | 張玉法 | |
從財政角度看雲南與中央的關係(1911~1945) | 楊維真 | |
地方主義之持續與限度--天津的紙幣與國家勢力(1916~1937) | 史瀚波 | |
陳炯明的政治思想 | 張世瑛 | |
蔣中正與東北易熾 | 王正華 | |
另一個中央:一九三○年的擴大會議 | 陳進金 | |
從「唐山易帥」到「鄭州之變」--北伐後唐生智的再起與挫敗 | 葉惠芬 | |
國府對兩廣事變之因應 | 施家順 | |
論一九三○年代前半期中央與地方關係--「政務委員會」模型 | 西村成雄 | |
航向中央:閩系海軍的發展與蛻變 | 張力 | |
中央與地方政府對留學教育的政策與措施--以民國二十三至三十四年廣東省為例 | 林清芬 | |
米糧、權勢、百姓--戰時上海糧食供應的政治(1937~1945) | 安克強 | |
盛世才歸順中央(民國三十一~三十三年) | 高素蘭 | |
全國糧食管理局對戰時四川糧荒因應措施之探討--民國二十九年七月~三十年六月 | 簡笙簧 | |
大中國與小湘西 | 侯坤宏 | |
抗戰時期五戰區與湖北鄂東領導權之爭 | 何智霖 | |
日汪合作與廣東地方政府 | 朱德蘭 | |
抗戰時期廣西地方的文化事業--以桂林為例 | 孫若怡 | |
畸形中的畸形--汪精衛政權中的華北政務委員會 | 邵銘煌 | |
中央與地方軍系--戰後蔣李關係的探討 | 林桶法 | |
從人事任用談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以戰後初期臺灣省氣象局為中心 | 湯熙勇 | |
遷臺初期中央機關的組織調整 | 葉振輝 | |
戰後臺灣地方與中央關係之演進與轉折--從「光復邊區」到「反共中樞」(1945~1950) | 鄭梓 | |
一九四九年臺灣的國家化運作 | 朱浤源 | |
中央遷臺前後與金門關係之蠡測--1949年7月至1951年6月 | 卓遵宏 |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