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四屆討論會)民國以來史料與史學(全2冊)
出版年月:
1998/12/1
編/著者:
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四屆討論會秘書處
精/平裝:
精裝
定價:
2000
開數:
菊8開A4〈29x21公分〉
書籍簡介:
本論文集係依中華民國史編纂計畫,採紀事本末體,運用新史學方法,延請學界各專家學者,慎選富於歷史意義之專題,提出論文,以作為日後修纂中華民國史之重要參考。中華民國史專題選題範圍,不拘於黨派成見,不分種族、地域、男女、老少,凡正確記述中華民國全體國民之堅苦卓絕,開創守成,致力於國家現代化的史實史事者,皆在采擇編輯之列。中華民國史第一屆討論會於民國八十一年八月舉行,共發表論文二十八篇;第二屆討論會於八十二年九月舉行,發表論文二十九篇;第三屆討論會於八十四年十月舉行,共發表論文四十三篇;第四屆討論會於八十六年十二月舉行,共發表論文六十五篇,第五屆討論會於八十八年十二月舉行共發表論文六十九篇。五次會議,與會學者專家皆逾二百人,論文精闢,講評客觀,討論熱烈。會後所有論文經修正彙編成論文集,足可供日後編纂中華民國史專題采擷之參考。
類別:
論文集
篇名 | 篇作者 | PDF下載 |
---|---|---|
致開幕詞 | 潘振球 | |
致詞 | 李登輝 | |
文獻史料與中國上古史研究 | 王仲孚 | |
歷史文獻的記憶殘餘本質與異例研究:一個考古學的隱喻 | 王明珂 | |
羅振玉對甲骨學的貢獻 | 羅獨修 | |
商代國家政體的研究與新舊史料 | 秦照芬 | |
商周東夷問題的考古學史材料 | 梁國真 | |
民國以來的詩經史料學 | 葉達雄 | |
銅器銘文中所見西周土地的交換、履勘和公證 | 季旭昇 | |
從新出土資料看秦的統一天下 | 韓復智 | |
居代漢簡研究之回顧與展望--兼論新材料與新歷史間之學理關係 | 吳昌廉 | |
《漢書新證》徵引新史料析論--民國以來的漢代新史料與史學研究舉隅 | 陳文豪 | |
欠缺對話的學術社群文化--二十世紀石刻史料與中國中古史的建構(一九三五~一九九七) | 盧建榮 | |
考古發現與魏晉南北朝歷史研究--以《考古》《文物》為例 | 胡志佳 | |
民國以來隋唐五代政治史研究的回顧 | 王壽南 | |
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省思--以六朝隋唐為例 | 甘懷真 | |
兩岸中古社會史研究的回顧(民國三十八年至八十五年) | 王德權 | |
隋唐教育和法制史研究的回顧 | 高明士 | |
民國以來的中國中古史學史研究 | 張榮芳 | |
民國以來的敦煌學 | 鄭阿財 | |
佛教藝術方法學的再檢討 | 顏娟英 | |
民國以來宋代史學之研究 | 王德毅 | |
宋史研究的新史料--以大陸地區出土宋人墓誌資料為例 | 黃寬重 | |
八十餘年以來遼金史研究之方向與課題 | 王明蓀 | |
五年來海峽兩岸元史研究的回顧(一九九二~一九九六) | 蕭啟慶 | |
民國以來的明代史料整理與研究 | 吳智和 | |
民國以來叢書的刊印與明史研究--以《百部叢書》為例 | 張哲郎 | |
南明史研究的回顧 | 葉高樹 | |
《清代全史》與清史研究 | 莊吉發 | |
由本紀看清國史到清史稿校註--官修正史的省思 | 胡健國 | |
民國時期中國歷史教材之研討 | 賴福順 | |
中國哲學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對民國以來有關中哲史之種種的省察 | 蔡仁厚 | |
柳詒徵與中國文化史研究 | 陳淑銖 | |
七十年來對於「現代中國史學史」(一九○二~一九四九)的研究回顧與評析 | 劉龍心 | |
民國以來的中國化學史研究 | 劉廣定 | |
民國以來中國繪畫通史研究的回顧 | 程君顒 | |
民國以有關臺灣佛教美術史的建立 | 陳清香 | |
民國以來國史館之修史工作 | 朱重聖 | |
國史館對於檔案的典藏與運用 | 林秋敏 | |
《蔣中正總統檔案》的史料價值及其運用--以民國十九年中原大戰為例 | 陳進金 | |
國史館新增《國民政府檔案》介紹 | 吳淑鳳 | |
德國外交部有關中國的檔案簡介 | 李國祁 | |
二十世紀初期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以郭斐蔚主教書信檔案為中心的探討 | 林美玫 | |
傳言與真相之間--從臺灣地區所藏《西藏議約檔》談國際間流傳的「麥克馬洪線」 | 馮明珠 | |
晚清教案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 李若文 | |
兩岸對近代中國史研究之比較與合作之展望 | 陳三井 | |
範式之轉換:現代化理論與大陸史家對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研究 | 陳惠芬 | |
研究近、現代中國民主共和思想的回顧與省思 | 潘光哲 | |
近代長崎華商泰益號關係史料和其研究成果評析 | 朱德蘭 | |
臺灣近年來的民國史研究 | 李雲漢 | |
日本學人對於中華民國史的研究 | 陳鵬仁 | |
臺灣地區中國國民黨黨史史料典藏與研究 | 劉維開 | |
日本對華煤礦業投資五十年來的省思 | 陳慈玉 | |
歐美學者對抗戰時期中國淪陷區的研究 | 王克文 | |
臺灣地區汪精衛政權史料與研究 | 邵銘煌 | |
大陸學界有關民國盜匪之研究 | 吳蕙芳 | |
大陸地區華僑文獻典藏概況 | 李盈慧 | |
大陸學界有關西南軍閥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 楊維真 | |
「第三勢力運動」史料述評--以《自由陣線》週刊為例 | 陳正茂 | |
官方檔案與歷史真相--孫立人叛亂檔研析 | 朱浤源 | |
日治初期日人對臺灣史研究之展開 | 吳文星 | |
劉銘傳、後藤新平與臺灣近代化論爭--關於十九世紀臺灣歷史轉型期研究的再思考 | 張隆志 | |
日治時期南進研究之回顧與展望 | 鍾淑敏 | |
臺灣水利史文獻的探討--兼論相關的學位論文 | 陳鴻圖 | |
論近五十年來臺灣方志之纂修--以《臺灣省通志稿‧人物志》為例 | 黃秀政、曾鼎甲 | |
五十年來宜蘭史研究的回顧 | 陳進傳 | |
埔里的史料與歷史研究 | 陳哲三 |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