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歷史與記憶(2):戰時政治與外交(絕版)

出版年月:
2015/12/1
編/著者:
呂芳上
精/平裝:
精裝
定價:
400
開數:
菊16開〈21x15公分〉
書籍簡介:
本書係「戰爭的歷史與記憶」叢書之二,以「戰時政治與外交」為題,收錄15篇論文。旨在以新史料、新角度重新詮釋1937-1945年抗戰期間的政治與外交問題:如抗戰與建國如何並進?侍從室在「元首外交」中的作用、中蘇同盟關係的發展、中美戰時情報戰的糾葛、命運如何相連的中印關係?以及開羅會議對韓國獨立的影響、汪精衛的和平運動及其最後心情等等。
類別:
論文集
篇名 | 篇作者 | PDF下載 |
---|---|---|
序 | 呂芳上 | |
侍從室與戰時外交 | 張瑞德 | |
中日開戰與俄械東來(1937-1938) | 李君山 | |
開羅會議再思考 | 林孝庭 | |
軍統局與美國戰略局的合作與矛盾(1943-1945) | 吳淑鳳 | |
Linked Destinies: the Development of Sino-Indian Relations during World War Two | Madhavi Thampi | |
抗戰後期的「中韓互助」:以國際共管問題為中心 | 裴京漢 | |
抗戰與建國: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研究 | 汪朝光 | |
中國國民黨總裁制度的戰前醞釀與戰時建立 | 王良卿 | |
戰時中國保障人身自由法令的制定 | 蕭李居 | |
抗戰初期蔣介石與宋子文關係研究 | 吳景平 | |
貿易委員會與戰時統制經濟 | 鄭會欣 | |
Mao Zedong’s “New Democracy” and Chiang Kai-shek’s“New Authoritarianism”: Two Paradigms of Social Progress during the Sino-Japanese War | Alexander V. Pantsov | |
探問汪精衛最後的心情 | 邵銘煌 | |
日本陸軍眼中汪精衛和平運動 | 岩谷將 | |
再論龍雲和汪精衛出逃事件:兼述龍雲的謊言與兩面行為 | 楊天石 |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