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三屆討論會)抗戰建國暨臺灣光復(絕版)
出版年月:
1996/3/1
編/著者:
國史館
精/平裝:
精裝
定價:
1500
開數:
菊8開A4〈29x21公分〉
書籍簡介:
本論文集係依中華民國史編纂計畫,採紀事本末體,運用新史學方法,延請學界各專家學者,慎選富於歷史意義之專題,提出論文,以作為日後修纂中華民國史之重要參考。中華民國史專題選題範圍,不拘於黨派成見,不分種族、地域、男女、老少,凡正確記述中華民國全體國民之堅苦卓絕,開創守成,致力於國家現代化的史實史事者,皆在采擇編輯之列。中華民國史第一屆討論會於民國八十一年八月舉行,共發表論文二十八篇;第二屆討論會於八十二年九月舉行,發表論文二十九篇;第三屆討論會於八十四年十月舉行,共發表論文四十三篇;第四屆討論會於八十六年十二月舉行,共發表論文六十五篇,第五屆討論會於八十八年十二月舉行共發表論文六十九篇。五次會議,與會學者專家皆逾二百人,論文精闢,講評客觀,討論熱烈。會後所有論文經修正彙編成論文集,足可供日後編纂中華民國史專題采擷之參考。
類別:
論文集
篇名 | 篇作者 | PDF下載 |
---|---|---|
從團結禦侮到共赴國難 | 蔣永敬 | |
九一八事變前後中國對日政策之分析 | 徐光明 | |
何應欽與西安事變 | 朱文原 | |
外國駐華軍事顧問組織與抗戰之關係 | 傅寶真 | |
抗戰初期蘇聯對華外交與軍援 | 陳慈容 | |
抗戰時期鄂北五戰區軍糧供需(民國30年10月至32年9月) | 胡健國 | |
林繼庸與戰時中國工業 | 莊焜明 | |
戰時日本煤業統制下的華北礦工 | 陳慈玉 | |
美國戰後對華投資交涉——中美關係的轉捩點之一 | 王綱領 | |
抗戰時期國軍「游擊戰配合正規戰」之戰略涵義 | 傅應川 | |
中日全面戰爭「持久戰」的研析 | 陳在俊 | |
戰時黨政軍統一指揮機構的設置與發展 | 劉維開 | |
抗戰前中央航校的飛行教育(1932-1937) | 華中興 | |
抗戰初期空軍戰列部隊兵力問題(民國26年) | 劉祥鋒 | |
抗戰初期武漢制空保衛戰之研究 | 卓文義 | |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軍攻臺計畫分析 | 王繩果 | |
抗戰期間日軍在華北的「三光作戰」暴行 | 李恩涵 | |
日本戰後軍國主義復甦之分析 | 塗叢柏 | |
抗戰勝利後軍事接收決策問題的探討 | 沈上明 | |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接收東北的部署 | 高純淑 | |
戰後國民政府接收人員貪污問題之探討——以平津區為例 | 林桶法 | |
毛澤東抗日統戰策略初探 | 陳存恭 | |
「抗大」與中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之策略運用 | 許秀容 | |
抗戰時期的國共談判——不對稱權力結構下的分析 | 林富水 | |
抗戰時期劉文輝治康初探 | 陳亦榮 | |
行憲前後的政黨協商(1946-1948) | 吳淑鳳 | |
國立中央圖書館之初創與在抗戰期間的文化貢獻 | 林清芬 | |
抗戰前期國聯在華防疫事業 | 張力 | |
抗戰時期「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成立的經過 | 賴淑卿 | |
抗戰期間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之努力 | 陳立文 | |
抗戰期間臺籍日本兵問題之研究 | 劉鳳翰 | |
蔣中正先生與臺灣 | 李雲漢 | |
光復前後中國國民黨臺灣黨務的發展(1940-1947) | 洪喜美 | |
二二八事件研究——以國史館藏相關檔案史料為中心之探討 | 侯坤宏 | |
杜勒斯與對日媾和中的臺灣問題(1950-1952) | 張淑雅 | |
日據時期日本收奪臺人土地之初探——以工業用鹽土地之收買為例 | 何鳳嬌 | |
資源委員會與戰後臺灣公營事業的建立 | 薛月順 | |
臺灣光復前後的基督教會(1940-1948) | 查時傑 | |
光復後政府接運旅日臺胞返籍之探討 | 簡笙簧 | |
日據末期臺灣「皇民奉公」運動(1941-1945) | 林蘭芳 | |
臺灣光復後的土地改革——一次研討會的論文綜述 | 遲景德 | |
臺灣光復與經濟發展——記「臺灣光復後經濟發展研討會」 | 卓遵宏 | |
臺灣省制憲國民大會代表之選舉 | 李南海 |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