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第二屆討論會)(絕版)

出版年月:
1993/12/1
編/著者:
國史館
精/平裝:
精裝
定價:
1200
開數:
菊8開A4〈29x21公分〉
書籍簡介:
本論文集係依中華民國史編纂計畫,採紀事本末體,運用新史學方法,延請學界各專家學者,慎選富於歷史意義之專題,提出論文,以作為日後修纂中華民國史之重要參考。中華民國史專題選題範圍,不拘於黨派成見,不分種族、地域、男女、老少,凡正確記述中華民國全體國民之堅苦卓絕,開創守成,致力於國家現代化的史實史事者,皆在采擇編輯之列。中華民國史第一屆討論會於民國八十一年八月舉行,共發表論文二十八篇;第二屆討論會於八十二年九月舉行,發表論文二十九篇;第三屆討論會於八十四年十月舉行,共發表論文四十三篇;第四屆討論會於八十六年十二月舉行,共發表論文六十五篇,第五屆討論會於八十八年十二月舉行共發表論文六十九篇。五次會議,與會學者專家皆逾二百人,論文精闢,講評客觀,討論熱烈。會後所有論文經修正彙編成論文集,足可供日後編纂中華民國史專題采擷之參考。
類別:
論文集
篇名 | 篇作者 | PDF下載 |
---|---|---|
《徐永昌日記》中有關「安內攘外」史料介述 | 蔣永敬 | |
德國官方檔案與中德關係研究 | 張水木 | |
德國現存有關中德關係史料 | 周惠民 | |
抗戰時期的大學歷史教學與史學研究 | 宋晞 | |
北伐前平民教育運動初探 | 洪喜美 | |
抗戰前「三民主義教育」的實施與成效 | 陳進金 | |
民初時期胡適政治態度的探討(1912-1937) | 呂實強 | |
論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的組織與工作 | 王壽南 | |
民國初年的社會救濟(1912-1937)——山東地區的個案研究 | 張玉法 | |
光復以來臺灣地區的上海研究 | 陳三井 | |
抗戰時期社會救濟的行政規劃與措施 | 陳清敏 | |
抗戰前十年間的放足運動 | 林秋敏 | |
抗戰時期的廣東兒童教養院 | 梁惠錦 | |
抗戰時期中共邊區的婦紡運動 | 葉飛鴻 | |
上海閘北水電公司的電氣事業(1910-1937) | 王樹槐 | |
「農技派」與戰前的糧食生產 | 侯坤宏 | |
抗戰時期國民政府之食鹽專賣制度 | 何思瞇 | |
戰後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與閩西的土地改革(1948-1949) | 陳淑銖 | |
護法運動經費的探討——聯盟者的資助 | 林能士 | |
汪精衛與第一屆國民參政會關係探討 | 陳木杉 | |
中華民國軍事史涵蓋範圍與研究取向 | 劉鳳翰 | |
抗戰時期的陸軍大學——師資與課程的分析 | 張瑞德 | |
抗戰前期的蘇聯空軍志願隊 | 王正華 | |
閻錫山與晉軍的興衰 | 陳存恭 | |
唐生智與北伐時期政局的轉變 | 葉惠芬 | |
張?入主川政經緯(1938-1940) | 何智霖 | |
陳立夫與「中國科學化運動」(1932-1937) | 蔡淵洯 | |
政商關係與企業發展——臺南幫的個案觀察 | 謝國興 | |
中華民國最近三年來之憲政改革 | 孫子和 |
瀏覽數: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