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史館Academia Historica

 

 

投稿須知test

 

《國史館館刊》徵稿啟事


一、本刊為季刊,每年3、6、9、12月以電子期刊形式出刊,必要時得以紙本發行。
二、本刊為一專業學術性刊物,旨在鼓勵學術研究,園地對外公開,凡與中華民國史、臺灣史等相關議題之未出版研究論文(以20,000字為原則,最長不超過 40,000字)、研究討論(以10,000字為原則,最長不超過20,000字)、書評(以3,000字為原則,最長不超過5,000字)及研究概況(最長不超過5,000字),均歡迎投稿。
三、來稿請勿同時分投至國內外其他刊物。稿件一經受理,即使作者自行撤稿,本刊一律以退稿論。
四、投稿時請附作者基本資料(中英文姓名、中英文服務單位職稱、聯絡方式及稿費寄達之詳細地址)、英文篇名,論文另附中、英文摘要(中文以400字為原則,英文不超過1頁),中、英文關鍵詞(3-5個),並請按「國史館館刊論文寫作格式」撰寫,格式請參閱本館網站「投稿須知」。來稿請用Word檔及 PDF檔,以電子郵件寄至bah@drnh.gov.tw。
五、來稿經編輯委員初閱通過後,論文送請2位專家學者審查,研究討論、研究概況、書評則送請1位專家學者審查。依「國史館館刊審查意見書」所列:學術貢獻、邏輯推理、資料掌握、組織架構及文字能力等評分項目進行審查。審查後提交本刊編輯委員會議討論,必要時得委請第三人審查。
六、稿件經本刊編輯委員會議審查通過後,當即陸續編排,並致稿酬。稿酬之計算,論文每千字1,050元,稿費計算最高以20,000字為限;研究討論每千字850元,稿費計算最高以20,000字為限;研究概況每千字750元,稿費計算最高以5,000字為限;書評每千字750元,稿費計算最高以 5,000字為限。
七、來稿牽涉著作權部分(如圖片及較長的引文),應由投稿者自行取得授權,本刊不負相關責任。

《國史館館刊》寫作格式

壹、正文部分
一、採用橫式(由左至右)書寫。正文及表格中「年、月、日」均用阿拉伯數字。
二、採西曆紀元,遇有中、日史曆紀元時,在第一次出現時,採用「1894(光緒20)年11月24日」、「1936(民國25)年12月12日」或 「1937(昭和12)年7月7日」的形式表示。
三、標點符號:
(一)採用新式標點符號。「」用於平常引號,『』用於引號內之引號,《》用於書、報、期刊,〈〉用於論文及篇名,()用於夾註。
(二)在正文中,古籍書名與篇名連用時,可省略篇名符號,如:《史記.項羽本紀》。
(三)括號一律採用全形字();雙括號時,以(〔〕)的方式表示。
(四)字句之間的破折號“──”,為在全形下按兩個“-”之長度。時間、頁碼之間的破折號用“-”(半形),例如:2005-2008、頁25-27。
四、註腳:註腳號碼採橫式阿拉伯數字上標法,如1 2 3,置於標點符號之後。註腳號碼每頁接續,並採隨頁附註。
五、子目:正文各節,如子目繁多,應依各級子目次序標明,中文標題的次序為:壹、一、(一)、1.、(1);英文標題的次序為:Ⅰ.、A.、(A)、 1.、(1)……。
六、分段與引文:
(一)每段第1行第1字前空2格。
(二)直接引用原文時,短文可逕入正文,外加引號。
(三)如所引原文較長,可另行抄錄;每行前空2格,每行後縮排2格。
(四)若引文內別有引文,則使用『』表明。引文原文有誤時,應附加(原誤)。引文有節略而必須表明時,不論長短,概以節略號6點……表示,如「╳╳╳…… ╳╳╳」;英文句中3點...,句末則為4點....。
七、字體及數字寫法:
(一)臺灣之「臺」,中文採用繁體寫法,引用日、韓文時,依照原書、原文之寫法。
(二)時間、頁碼用阿拉伯數字(半形)。阿拉伯數字及英文字母採用Times New Roman字體。
(三)年代及統計數字用阿拉伯數字(半形),如:1950年共10,057人。
(四)非統計數字、表述性數字,以中文表示。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三大要點。
八、照片及圖表:所附之照片、圖表,需於縮版印刷後,仍然清晰可辨識。說明文字、數字及符號,須與正文一致,並以橫排為原則,由左至右書寫。表中之數字向 右靠齊,位數多時且須加千分位“,”(半形)。表、圖均需編號,並加標題於表之上、圖之下;相關說明文字,則均置於照片、圖表之下。
九、文章或註釋中,若出現作者「按」,無論係改正錯誤或僅為說明文字,均用〔按:╳╳╳〕之形式表示。
 
貳、註釋部分
一、引用專書
(一)中、日文專書:著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西元年再版版次),起迄頁碼。如:
1. 侯坤宏編著,《印順法師年譜》(臺北:國史館,2008年),頁15-19。
2. 喜安幸夫,《台湾史再発見:石器時代から近代まで知られざる事跡の数々》(東京:秀麗社,1992年第2版),頁19-21。
(二)英文專書
Akira Iriye,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merican Foreign Relations, Volume III: The Globalization of America, 1913-1945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3), pp. 107-109.
二、引用論文
(一)期刊論文
1. 中、日文期刊論文:作者,〈篇名〉,《期刊名稱》,第╳卷第╳期(西元年月)或第╳期(西元年月),起迄頁碼。如:
何鳳嬌,〈戰後神社土地的接收與處理〉,《臺灣風物》,第54卷第2期(2004年6月),頁105-107。
王正華,〈北伐前期的蔣馮關係(民國15年-16年):以《蔣中正總統檔案》為中心的考查〉,《國史館學術集刊》,第7期(2006年3月),頁195- 199。
西田龍雄,〈西夏語音再構成の方法〉,《言語研究》,第31號(1957年3月),頁67-71。
2. 英文期刊論文:
Guangqiu Xu, “The Issue of US Air Support for China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1942-45,”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36: 3 (July 2001), p. 460.
(二)學位論文,以篇名號標示之。例如:
1. 呂紹理,〈近代廣東的米糧貿易(1866-1931)〉(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頁13-53。
2. Andrew Chittick, “Pride of Place: The Adrent of Local History in Early Medieval China”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97), pp. 25-37.
(三)論文集論文:作者,〈篇名〉,收入編者,《××論文集》,第×冊(出版地:出版者,出版西元年),起迄頁碼。如:
1. 朱重聖,〈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史學〉,收入《宋旭軒教授八十榮壽論文集》,第2冊(臺北:宋旭軒教授八十榮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2000年),頁925 -928。
2. Shin-Ch’ing Wang, “Religious Organization in History of Taiwanese Town,” in Arthur P. Wolf, ed., Religion and Ritual in Chinese Society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pp.71-92.
(四)研討會論文
1. 中(日)文論文:作者,〈篇名〉,「會議名稱」,地點:主辦單位,會議起迄日期。例如:
林滿紅,〈政權移轉與菁英絕續:臺日貿易中的政商關係,1950-1961〉,「1950年代的海峽兩岸國際學術討論會」,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2001年12月13-14日。
2. 英文論文:Author’s Name, “Title of the articl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ame of the Meeting, Place, Date, Year. 例如:
Hsiung Ping-c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Children in Early Modern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eventh Annual Convention of National Women’s Studies Association, Seattle, June 1-3, 1985.
三、引用古籍
(一)無篇章名,註明全書之版本項。例如:
郝敬,《尚書辨解》,第3卷(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百部叢書集成》影印《湖北叢書》本),頁2上。
(二)有篇章名,註明篇章名及全書之版本項。例如:
李時珍,《本草綱目》(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年點校本),第52卷,〈人部.人肉〉,頁2。
(三)有後人作注者。例如:
王弼著,樓宇烈校釋,《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上編(臺北:華正書局,1983年),頁40。
四、引用報紙
作者,〈篇名〉,《報社名稱》,出版地,出版西元年月日,版(頁)次。例如:
(一)〈學者:臺灣史調整逾六成  課綱絕非微調〉,《自由時報》,臺北,2014年2月6日,版A2。
(二)Michael A. Lev, “Nativity Signals Deep Roots for Christianity in China,” Chicago Tribune [Chicago], March 18, 2001, Sec. 1, p. 4.
五、引用檔案文件
(一)未數位化檔案:「文件名稱」(日期,無則省略),〈案名或卷名〉,《全宗檔案名稱》,收藏機構,檔號、微捲號或典藏號。(註記方式依檔案提供單位之 原方式)如:
「外交部呈行政院」(1946年1月11日),〈中葡簽訂平等新約案〉,《行政院檔案》,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14000001186A。
(二)未出版但已數位化檔案:「文件名稱」(日期,無則省略),〈案名或卷名〉,《全宗檔案名稱》,收藏機構,典藏號。如:
「宋子文電蔣中正」(1946年5月28日),〈政治協商與中蘇調處(二)〉,《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20400-00006 -081。
又如:
「特務處組織大綱」,〈特務處組織工作開展〉,《國防部軍事情報局檔案》,國史館藏,典藏號:148-010200-0007,頁40。
(三)已出版檔案:「文件名稱」(日期,無則省略),收入編者,《書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月,版次),起迄頁碼。如:
「善後救濟總署電外交部留穗緬甸華僑請求迅予遣送案請核復」(1947年2月6日),收入謝培屏編,《戰後遣返華僑史料彙編:緬甸篇》(臺北:國史館, 2003年),頁252-254。
六、引用網路資料
作者,〈篇名〉,收錄於「網站名稱」:網址(年/月/日點閱)。如:
沈志華,〈關於中蘇條約談判研究中的幾個爭議問題:再談冷戰史研究中史料的解讀與利用〉,收錄於其「個人網站」: www.shenzhihua.net/zsgx/000097.htm(2006/5/28點閱)。
〈地圖編制須知〉(1985年4月30日),收錄於「法源資料庫」:www.lawbank.com.tw/index.php(2006/6/12點 閱)。
“Rosa Parks,” History.com, accessed March 16, 2016, http://www.history.com/topics/black-history/rosa-parks.
Barack Obama’s Facebook page, accessed July 19, 2008, http://www.facebook.com/barackobama.
叁、徵引書目
在論文之後,需列徵引書目。中、日文書目在前,西文書目在後。中、日文書目方面:先將書目依序分為檔案、史料彙編、年鑑辭典、文集日記回憶錄訪談錄、期刊 報紙公報、專書、期刊論文等大類後,在各大類之下再依作者的姓氏筆劃遞增排列;同一作者引用多篇者,則依出版年月先後遞增排序。西文書目方面:分類比照中 文書目方式,並依西文作者姓氏之羅馬化順序排列。格式如下:
中文部分:
一、檔案
《外交部檔案》(臺北,國史館藏)
〈澳門引渡漢奸戰犯等案〉。
〈澳門問題案〉。
《國民政府檔案》(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各方關於懲治漢奸戰犯建議〉。
《中執會秘書處檔案》(臺北,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
〈港澳工作卷〉。
General Records of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Record Group 59. The National Archives at College Park, Maryland, USA.
U.S. State Department Central Decimal Files. 793.5.
Records of the Policy Planning Staff 1947-1953.
二、史料彙編
周美華編註,《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第12冊。臺北:國史館,2004年。
薛月順編,《臺灣省政府檔案史料彙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時期》(一)。臺北:國史館,1996年。
三、年鑑、辭典
上海通志館年鑑委員會編,《民國二十五年上海市年鑑》。上海:上海通志館,1936年。
張炎憲主編,《二二八事件辭典》。臺北:國史館.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8年。
四、文集、回憶錄、訪談錄
高平叔主編,《蔡元培文集》。臺北:錦繡出版公司,1995年再版。
宋選銓,《宋選銓外交回憶錄》。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7年。
黃溪海、李福登口述,簡笙簧、黃翔瑜訪談,《黃溪海、李福登訪談錄》(出類拔萃人物訪談錄─01觀光教育)。臺北:國史館,2006年。
潘振球口述,朱重聖、張世瑛訪談,《潘振球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2004年。
五、雜誌、報紙
《中央日報》,南京,1937-1946年。
《復興日報》,澳門,1945-1947年。
《華商報》,香港,1945-1947年。
《傳記文學》,臺北,1978-1997年。
六、專書
卓遵宏,《唐代進士與政治》。臺北:國立編譯館,1987年。
胡健國編著,《近代華人生卒簡歷表》。臺北:國史館,2003年。
七、期刊論文
何智霖,〈1930年孫連仲投效中央史事新探〉,《國史館學術集刊》,第11期(2007年3月)。
歐素瑛,〈從臺北帝國大學到臺灣大學:以考古人類學研究為例〉,《臺北文獻》,直字第153期(2005年9月)。
八、學位論文
吳淑鳳,〈無力回天:戰後廣東政局的演變(1945-1949)〉。臺北: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九、網路資料
〈廈門林國清最新冤枉錢拔輸餃〉,收錄於中央研究院「閩南語俗曲唱本『歌仔冊』」全文資料庫」:http: //hanji.sinica.edu.tw/?tdb=kua-a-chheh(2016/3/17點閱)。
翁岳生,〈司法院大法官の解釈と台湾の民主政治・法治主義の発展〉,《日本台湾学会報》,全文網址:http://www.jats. gr.jp/journal/pdf/gakkaiho013_08.pdf(2014/3/18點閱)。
Douglas L. Fix. “Introduction”. Formosa: Nineteenth Century Images. Accessed July 19, 2008.http://cdm.reed.edu/cdm4/formosa/intro.php.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Accessed January 13, 2016. http://www.history.navy.mil/danfs/index.html.
英文部分:
以作者姓氏排序,分類請比照中文部分。
Issacs, Harold. The Traged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1.
Robertson, R. Cecil. “Malaria in Western Yunnan with Reference to the China-Burma Highway.” 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57:1 (January 1940).
肆、其他注意事項
一、在文章篇名後打*號,題謝詞。在作者姓名後打**號,作者簡介,如:國史館館長。
二、表格與正文之間需留空間,其標題應置中。除長表外,盡量不要切割為二頁。表號用表1形式,表號與表目間以「、」相接。例如:表1、中儲券發行數額表。 在表格後應附資料來源,寫法同註釋格式。
三、英文稿件的左右邊界請用齊頭形式(justification),一行未完文字請以hyphen“-”隔開。
四、註釋部分,引用的書籍或論文第二次出現時,不用前引書或同前註,直接寫成:作者,《書名》或〈篇名〉,起迄頁碼;省略出版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月,版次或版本)。報紙類第二次出現時,只列作者,〈篇名〉,版次。檔案類同一卷,只列「文件」(時間),〈卷名〉,典藏號、入藏登錄號或檔號;遇有相近 卷名,為避免混淆,得加註全宗名與典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