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史館Academia Historica

 

【國史館會後新聞稿】 《鄭南榕獄中日記》新書發表座談會暨史料捐贈儀式

國史館與鄭南榕基金會於4月7日(星期一)下午2時30分,假臺北館區四樓大禮堂,舉行《鄭南榕獄中日記》新書發表座談會暨史料捐贈儀式,與會貴賓有監察委員林郁容、賴鼎銘和葉大華,以及邱義仁先生、李勝雄律師等人。1989年4月7日鄭南榕自焚殉道,迄今已過了36年,許多他的故友,例如邱謙城、江蓋世等人,仍十分感念他,今天上午在「鄭南榕自由之翼紀念墓園」的追思活動結束後,下午來出席本次新書發表會。

 

國史館陳儀深館長在開幕致詞時指出,鄭南榕的入獄案在1980年代並非單一事件,當黨外人士逐漸走向組黨之際,與國民黨當局的關係愈形緊張,而當局對他們的防制,若是採取誹謗案或違反選罷法這類「非政治性」的理由來處理會比較沒有爭議性,所以陳館長特別說明這本新書的「附錄」所選錄的《外交部檔案》中,包括外館的報告,以及與新聞局、法務部往返的公文,可凸顯《獄中日記》的時代意義,及其在黨外民主運動中的地位。最後陳館長表示,鄭南榕精神是台灣社會的共同資產,研究鄭南榕就是研究台灣自由化、民主化過程的重要部分,期許國人共同努力。

 

接著是鄭南榕家屬、同時也是基金會終身志工葉菊蘭女士的致詞,她強調台灣的民主仍很脆弱,我們隨時有可能會失去言論自由的空間,我們不想回到那個天羅地網的監控以及因為言論而坐牢的年代,鄭南榕留下的獄中日記,讓我們思考未來該如何走。

 

此外,鄭南榕家屬、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特別感謝國史館陳儀深館長的大力支持,以及國史館同仁在史料整理與對日記內容之解讀與編輯等各方面盡心盡力。她說這批保留了36年的史料,要捐贈出去時,心情上是非常的不捨,只是考慮到目前是該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的時候,因為這些史料關係到國家如何記憶鄭南榕,國家又該如何記錄那個世代。她於2019年向檔案局申請鄭南榕的政治檔案資料,看完那些檔案後所受到的衝擊,至今難忘,更感慨需要有更多人去研究、詮釋這些史料。最後她強調,鄭南榕自焚的決定是基於對於台灣以及下一個世代的愛。

 

接著是新書座談,第一位與談人是政大台灣史研究所薛化元教授,他說《鄭南榕獄中日記》是1980年代威權開始鬆動時代的產物,和書寫於1960年代的《雷震日記》比較,他們在獄中的待遇,常常因為最高當局的關注而有所不同,而最高當局的意志通常凌駕於制度之上。鄭南榕在沒有串供以及脫逃之虞的情況下,未審判即被收押,這件事應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待。薛教授也稱許家屬和基金會在本書出版前的前置作業,提供理解這份日記的另一個視角,例如鄭父曾囑託居住在看守所附近的朋友去照看鄭南榕,這是鄭南榕從獄中視角無法看到的。薛教授也提醒,這本新書幾乎沒有經過刪節,而是忠於原著,註腳的解讀工作對於理解事實是相當重要的。最後,《鄭南榕獄中日記》提到的人物中也有一些線民,對於線民這個敏感問題,我們應該注意線民在運動中是否有傷害到其他人,「抓大放小」才有利於轉型正義;同時他以519綠色行動為例,情治單位對於他們如何全島動員、發出多少張貼紙,都整理得很完整,以檔案和個人的記憶互相比對,可以呈現出更多的面向。

 

第二位與談人是鄭南榕基金會曹欽榮董事,他與鄭南榕是成功大學Σ(SIGMA)社團前後屆的學長學弟,回顧鄭南榕為臺灣追求百分之百言論自由的歷程,他在1988年12月10日國際人權日發行的《自由時代》雜誌,因刊登許世楷的「臺灣共和國新憲法草案」,遭到台灣高等法院以涉嫌叛亂起訴;在他逝世十週年的1998年國際人權日,終於成立了鄭南榕紀念館。今天我們閱讀鄭南榕的獄中日記,他提出的許多重要觀點,如臺灣應該如何成為一個自由的新國家,以及臺灣在國際社會中雖是「小國小民」,卻可以是「好國好民」等訴求,對於今日的臺灣社會而言,仍然是歷久彌新的政治主張。他認為《鄭南榕獄中日記》,將有助於仍處於紛歧的臺灣社會,重新思考、組織及紀念過去的民主記憶。

 

最後一位與談人是前《自由時代》雜誌社副採訪主任江蓋世先生,他從三方面談鄭南榕。第一,519綠色和平行動。鄭南榕很懂廣告行銷,他說綠色代表和平,行動代表執行,利用雜誌刊登廣告,可為行動增加號召力。519當天的天氣很熱,大家都是短袖短褲,只有鄭穿西裝皮鞋,他說1960年代美國示威靜坐的第一排,都是盛裝以待的,表示對這個行動的重視。第二部分,是鄭南榕入獄。入獄那天,江蓋世等人趕到臺北地方法院時,李敖笑嘻嘻地說鄭南榕進去了,是「求仁得仁」。這本新書亦收入江蓋世和鄭南榕的書信,他在信中寫著「你是動人的詩篇,讀你千遍也不厭倦」。鄭南榕很開心,說這種情詩可以多來幾個。第三部分,江蓋世說他在雜誌社工作時,最高興竹梅來,因為鄭南榕那時就會變得鬆軟、跟在女兒後面跑,他一下班就可溜走,不用留下來加班。1987年江先生想出國採訪台獨的領導人,鄭南榕說他只要負責採訪、寫稿,法律責任由鄭來扛。於是海外台獨人士的採訪一篇篇出來,尤其採訪張燦鍙那天,是全雜誌社全員備戰,採訪過程我是一句句確認,所以一採訪完,文字稿也完成了,通過總編輯後,馬上進入發排程序,在當時引起很大的迴響。

 

新聞聯絡人:林科長(02)2316-1062
 

 

圖1、陳儀深館長開幕致詞

圖1、陳儀深館長開幕致詞

 

圖2、葉菊蘭女士以鄭南榕基金會終身志工身分致詞

圖2、葉菊蘭女士以鄭南榕基金會終身志工身分致詞

 

圖3、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致詞

圖3、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致詞

 

圖4、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致贈鄭南榕日記原稿給國史館

圖4、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長鄭竹梅致贈鄭南榕日記原稿給國史館

 

圖5、國史館致贈《鄭南榕獄中日記》新書給葉菊蘭、鄭竹梅

圖5、國史館致贈《鄭南榕獄中日記》新書給葉菊蘭、鄭竹梅

 

圖6、與會貴賓合影(左起,曹欽榮、薛化元、陳儀深、葉菊蘭、鄭竹梅、李勝雄、洪世芳,後為江蓋世)

圖6、與會貴賓合影(左起,曹欽榮、薛化元、陳儀深、葉菊蘭、鄭竹梅、李勝雄、洪世芳,後為江蓋世)

 

 

瀏覽數:
登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