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

國史館Academia Historica

 

【國史館會後新聞稿】「多元史料的交光互影—戰後台灣史研究新階段」學術討論會(一)

2023年12月16、17日(六、日)本館於臺北館區大禮堂舉辦「多元史料的交光互影—戰後台灣史研究新階段學術討論會」。本次學術討論會的主題除了檔案、口述歷史、回憶錄等文獻史料之外,特別針對蔣中正、蔣經國、陳誠等幾位總統、副總統的日記,以及參謀總長賴名湯、青年黨籍監委陳翰珍、海關總稅務司李度、律師黃繼圖等多人的日記進行政治、軍事外交、經濟與社會文化等議題的探討,有20位學者發表精闢的學術論文。

陳儀深館長在開幕致詞中說,本次學術討論會發表的20篇論文之中,有10篇是館內修纂同仁自動參與發表的作品,這樣的高比例,恐怕是國史館有史以來舉辦學術討論會很少見的,並特別感謝各位同仁的配合和投入;事實上編輯史料和採集口述史主要是「練功」、或是服務別人,撰寫論文則是「演出」、自己釀造花蜜、編織成果,所謂「發表是吸收的利器」,相信各位參與撰稿的同仁必定是寒天飲冰水、點滴在心頭。

陳館長提到,國史館自從1957年在臺灣復館後,隨即向各政府機關徵集檔案,包括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外交部檔案等。除了這些重要的檔案,也陸續取得歷任總統及副總統移轉之檔案文物,最主要者有蔣中正總統的「大溪檔案」和陳誠副總統的「石叟叢書」,以及今年兩蔣日記終能返國典藏於國史館。另外,國史館也收藏許多名人的日記,例如民進黨創黨主席江鵬堅、參謀總長賴名湯、監察委員陳翰珍以及最近整理中的陶百川日記。而且,國史館典藏的人物及社會團體史料,已多達上萬份個人及專藏史料,包括曾永賢資政、謝聰敏立委等,近兩年還有李登輝前總統史料的入藏和整編,不僅讓國史館成為名副其實的「最高史政機關」,典藏史料之豐富多元,也深受學界和各方所倚重。將這些檔案、日記、口述歷史、回憶錄以及各種照片、手稿文獻等多元史料予以解讀,經過交互比對與研究,不敢說一定能呈現台灣史研究的新階段或新方向,確是這次學術討論會的自我期許。

立法院游錫堃院長在貴賓致詞時,除贊譽陳館長表現卓越,自謙不是歷史研究者外,他認為2016年第三次政黨輪替以來,是台灣歷史研究成果的大豐收時期,許多以前找不到答案或有誤解的疑問都陸續得到解決。他在宜蘭縣長任內,對宜蘭的歷史很有興趣並推動「文化立縣」與縣史的傳承,深覺台灣史的重要性。

游院長認為,陳館長特別選在今天舉辦討論會,可能是因為日治時期台灣第一次的政治迫害——治警事件,就是在1923年12月16日這一天開始抓人的,起因於林獻堂、蔣渭水等人推動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當年蔣渭水組織了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他們的結社活動在台灣遭到禁止,因此轉移到日本東京重新成立,並獲得日本警局的核准,是台灣第一次合法的政治集會結社。不料12月16日台灣總督府以違反《治安警察法》為由,對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會員展開大檢舉,結果逮捕41人、傳訊58人,共有99人涉案,其中有18人遭到起訴。因此,游院長特別強調,台灣的民主不是蔣介石帶來的,而是先賢用血淚堆積而成。在今天這個特別有意義的日子,藉機讓台灣的年青人知道台灣民主得來不易以及台灣主體性的建構,尤其是在強鄰虎視眈眈之下,要悍衛這些民主政治的成果,並且知道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開幕典禮之後,隨即展開主題演講,由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兼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教授演講「檔案中的李登輝與台灣務實外交」。林教授指出,1990年代李登輝總統主政時期的「務實外交」,造就出中華民國失去聯合國席位以來一段難得的外交「榮景」。1980年代台灣經濟快速起飛,累積豐沛的經貿實力,政治體制逐漸從威權走向民主化、中國「六四」天安門事件的爆發、兩岸舉行新加坡「辜汪會談」所形成的對等政治實體效果等,皆是關鍵因素;但由於1994年千島湖事件以及李總統訪美引起中國強烈反彈之後,柯林頓訪中提出「三不」,以致李總統執政後期的台美關係備受困擾。

今天的論文聚焦在1950-60年代中華民國政府與美國情報合作、《軍事委員會從室檔案》、《陳翰珍日記》、八二三砲戰、蔣經國與陳誠的關係、蔣經國與中央心理作戰指導會報、美國與戰後中國空軍的改組、戰後林獻堂之國際政治觀、臺灣定位與前期佐藤政權對中臺政策、《李度在華日記(1943-1954)》等議題,利用各種類型的檔案史料,均有精闢且深度的析論。

 

 

陳儀深館長致詞

陳儀深館長致詞

 

游錫堃院長致詞

游錫堃院長致詞

 

陳儀深館長致贈本次學術討論會的論文集給游錫堃院長

陳儀深館長致贈本次學術討論會的論文集給游錫堃院長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兼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教授進行主題演講

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兼檔案館東亞館藏部主任林孝庭教授進行主題演講

 

第一場學術討論會(右起,羅國儲協修、張世瑛纂修、吳淑鳳纂修、劉維開教授、陳佑慎研究員、張瑞德教授、歐素瑛處長)

第一場學術討論會(右起,羅國儲協修、張世瑛纂修、吳淑鳳纂修、劉維開教授、陳佑慎研究員、張瑞德教授、歐素瑛處長)

 

第二場學術討論會(右起,陳頌閔助修、陳昶安助修、蘇聖雄助研究員、陳儀深館長、薛化元教授、林孝庭教授、陳進金教授、許峰源研究員)

第二場學術討論會(右起,陳頌閔助修、陳昶安助修、蘇聖雄助研究員、陳儀深館長、薛化元教授、林孝庭教授、陳進金教授、許峰源研究員)

 

第三場學術討論會(右起,李仕寧助修、前田直樹教授、陳佳宏教授、陳儀深館長、許瑞浩副館長、李毓嵐教授、徐浤馨教授、吳翎君教授)

第三場學術討論會(右起,李仕寧助修、前田直樹教授、陳佳宏教授、陳儀深館長、許瑞浩副館長、李毓嵐教授、徐浤馨教授、吳翎君教授)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