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魚與島嶼的百年對話:臺灣鰹節產業的歷史與文化變遷
主講人:曾齡儀(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校史室主任)
時間:2025年10月23日(四)14:00~16:00(13:30 開放入場)
地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內容簡介:
本演講從「物的生命史」角度,探討「鰹節」(柴魚)如何從日本特有的「鮮味」(umami) 文化,逐步融入臺灣的漁業生產與日常飲食。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將柴魚製作技術與飲食文化傳入臺灣,「臺灣節」(臺灣生產的鰹節)成為帝國技術的表徵。二次戰後日人離臺,但鰹節產業與飲食方式留存下來,「柴魚片」成為臺灣常見的調味料。本演講將聚焦於「基隆」與「臺東」兩地,探討柴魚的生產技術、消費形態與文化轉譯,揭示日臺之間橫跨百年的特殊味道!
※本演講採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85人。
※演講中請勿錄影、錄音、直播,或未經授權將演講內容及影像公開傳播。
※聯絡信箱:采集處第三科 extension@drnh.gov.tw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時間:2025年10月23日(四)14:00~16:00(13:30 開放入場)
地點:國史館4樓大禮堂(臺北市中正區長沙街1段2號)
內容簡介:
本演講從「物的生命史」角度,探討「鰹節」(柴魚)如何從日本特有的「鮮味」(umami) 文化,逐步融入臺灣的漁業生產與日常飲食。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將柴魚製作技術與飲食文化傳入臺灣,「臺灣節」(臺灣生產的鰹節)成為帝國技術的表徵。二次戰後日人離臺,但鰹節產業與飲食方式留存下來,「柴魚片」成為臺灣常見的調味料。本演講將聚焦於「基隆」與「臺東」兩地,探討柴魚的生產技術、消費形態與文化轉譯,揭示日臺之間橫跨百年的特殊味道!
※本演講採現場報名入場:13:30起至額滿為止,限85人。
※演講中請勿錄影、錄音、直播,或未經授權將演講內容及影像公開傳播。
※聯絡信箱:采集處第三科 extension@drnh.gov.tw
※教師及公務人員全程參與者,可核發研習時數2小時。
瀏覽數:
分享